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浆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背景
1、绿原酸是一种由咖啡酸和奎宁酸形成的脱羧酸,常见于咖啡、绿茶和一些中药中。绿原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显示出有效的抗癌活性。然而,目前缺乏一种简单、快速且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绿原酸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2、现有的LC-MS/MS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大量血浆样本、复杂的提取系统和较长的分析时间,这些都限制了绿原酸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3、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时测定绿原酸与其他化合物,但这些方法在血浆样本需求量、提取复杂性和分析时间上存在不足。
研究方法
1、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且特异的LC-MS/MS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浆中的绿原酸。使用新绿原酸作为内标,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处理。
2、色谱分离在Zorbax C18柱上进行,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
3、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绿原酸和内标的MRM转换均为m/z 353.2 → 191.2。
4、方法在10-2000 ng/mL浓度范围内进行了全面验证,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在10.7%以内,准确度(RE%)在-3.0%到10.6%之间。
实验设计
1、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的制备:绿原酸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在不同浓度下制备,并存储在-30°C。
2、样本处理:血浆样本与内标和甲醇混合后,经过涡旋和离心处理,最终上机分析。
3、方法验证:包括选择性、校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稀释完整性、灵敏度、携带效应、稳定性、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等方面的验证。
结果与讨论
1、提取方法优化:选择甲醇作为沉淀剂,因其能提供更干净的色谱图,并在样本制备过程中加入0.1%甲酸以提高绿原酸的稳定性。
2、内标选择:新绿原酸被选为内标,因其结构与绿原酸相似,且在MRM通道中没有显著干扰。
3、LC-MS/MS方法优化:负离子模式提供了更强的信号强度,最终选择了甲醇-水(0.1%甲酸)系统作为流动相。
4、方法验证结果: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稀释完整性和灵敏度也符合要求。携带效应和基质效应在可接受范围内,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绿原酸在不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临床应用
1、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晚期实体肿瘤患者注射用绿原酸(CAFI)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11名受试者接受了不同剂量的CAFI注射,血液样本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并分析。
3、结果显示,绿原酸在体内中度吸收,平均达峰时间为1小时,快速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多次给药后没有明显积累,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总体结论
开发了一种简单、特异、快速的LC-MS/MS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浆中的绿原酸。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国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CAFI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