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创新
R&d innovation

First-in-human immunomod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loroge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来源:九章生物 发布日期:2018.04.27

这篇论文研究了绿原酸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人体免疫调节机制。

 

研究背景

 

1高级别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在标准治疗(手术切除和同步放化疗)后预后仍然很差,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复发。

2现有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未能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且对于复发或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高级别胶质瘤,标准治疗无效。

3尽管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的新疗法策略不断增加,但仍急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绿原酸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绿原酸治疗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纳入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样本收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使用RNA-seq技术对转录组进行测序。

3数据处理:使用MATLAB软件检测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

 

实验设计

 

1样本处理: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RNA,使用NEBNext Ultra R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制备cDNA文库,并使用Illumina HiSeq 150仪器进行测序。

2数据分析:使用HISAT2进行基因组比对,FeatureCounts进行基因计数,计算每个基因的每千个转录本序列的片段数(FPKM)。使用MATLAB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P值小于0.05且变化倍数(FC)大于2的基因。

3功能注释: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分析,筛选出P值小于0.05的富集通路和术语。

 

结果与分析

 

1研究发现,绿原酸治疗对部分患者(P3P4)有效,使肿瘤病灶缩小,达到稳定疾病状态(SD)。P3P4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1个月和4.9个月,总生存期(OS)均超过16.5个月,且至今仍存活。

2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P3P4中共有269个基因上调和182个基因下调,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与免疫系统相关的通路和术语中。例如,上调基因包括CD52CAMPATH-1抗原)、APOBEC3CDNA脱氨酶)和组蛋白H2B类型2-EHIST2H2BE),下调基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0CTNFRSF10C)和GTP活性相关蛋白(如ARHGAP30RAC1)。

3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调基因富集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而下调基因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NF-κB信号通路中。GO术语分析显示,上调基因涉及免疫调节、淋巴细胞分化和免疫反应等多个过程。

 

P3和P4患者绿原酸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

 

总体结论

 

绿原酸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系统活性,从而抑制肿瘤发展,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深入理解其功能机制。

 

这篇论文通过高通量RNA-seq技术,揭示了绿原酸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献链接

First-in-human immunomod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loroge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1